古代35则消渴医案辨证用药规律探析
目的:分析古代医案诊治消渴的辨证思维、处方、用药规律. 方法:采用传统研究手段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35则消渴医案进行整理、结构化处理,再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诊治消渴的症、证、法、方、药的规律. 结果:症状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多饮、多食易饥、多尿、消瘦、便秘等;中医常见证型为:肺胃热盛、肾阴亏虚、肝肾阴虚等;常见治法为清肺和胃、清胃养阴、滋补肝肾等;选用处方前3位的是自拟方、玉女煎、白虎汤;常用药物为:知母、麦冬、甘草、熟地黄等;复杂网络分析图显示知母、熟地黄、生地黄、甘草、麦冬为核心处方,其中最核心药物为知母;4组常用的关联中药分别为:山茱萸与山药,玄参与生地黄,附子、人参与茯苓,牡丹皮、熟地黄与牛膝.聚类分析发现4类治疗消渴的中药,分别为:清热养阴、滋补肝肾、收敛固涩、泻下攻积. 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总结古代医案诊治消渴症、证、法、方、药的临床经验.
消渴 辨证分型 中药治疗 配伍规律
赵进东 方朝晖 忻凌 刘剑 李中南 崔李群 谢峰涛 杨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合肥230031 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37-240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