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脑氨基酸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角度探讨IBS-C、IBS-D共性发病机制

目的:探讨脑局部微透析-HPLC法测定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γ-GABA)、牛磺酸(Tau)含量的可行性,检测IBS-C、IBS-D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γ-氨基丁酸受体A蛋白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BS-C、IBS-D的共性发病机制. 方法:以体外相对回收率和体内相对损失率为考察指标,分析Glu、Gly、Tau和γ-GABA的脑局部微透析采样可行性,建立荧光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冰水灌胃法建立IBS-C动物模型,番泻叶灌胃结合束缚刺激法建立IBS-D动物模型,并检测各组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受体A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脑局部微透析-HPLC法可用于脑内Glu、γ-GABA的含量测定,体外相对回收率分别约为21.6%、24.5%,体内相对损失率分别约为41.8%、32.5%;与正常组大鼠相比,IBS-C组和IBS-D组大鼠脑内Glu/γ-GABA比值均显著性升高(P<0.05),GABAAα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IBS-C组大鼠比较,IBS-D组大鼠脑内GABAAα1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 结论:IBS-C、IBS-D的发病可能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Glu和抑制性氨基酸GABA含量比值、GABAAa1蛋白表达量有关,存在共性基础.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γ-氨基丁酸受体

唐洪梅 涂星 柴玉娜 张庆业 黄育生 张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医院药学分会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32-138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