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为拇外翻术后前足底疼痛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1名拇外翻患者(67足)进行术后随访,20只术后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观察组,47只术后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足为对照组,随访时间至少一年(平均17个月),研究人员按研究方案填写回访表,内容包括年龄、随访时间、拇趾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一跖骨短缩度、第1跖骨近端关节固定角,足内侧纵弓角,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楔关节矢状面活动度、推进期第1跖骨头下压力及拇趾下压力.对可能影响拇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第1跖楔节活动度,第1跖骨(相对第2跖骨短缩)为拇外翻患者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针对每一只拇外翻患足的具体病理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注意尽可能避免第一跖骨过度短缩、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而且要注意术后拇趾功能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患足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的机率,提高手术的疗效.

拇外翻术 转移性跖骨痛 风险评估 临床疗效

温建民 胡海威 孙卫东 林新晓 程桯 蒋科卫 孙永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 北京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暨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贵阳

中文

91-103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