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腕踝针结合辨经取点法对颈椎病颈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及血浆β-EP、SP含量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腕踝针结合辨经取点对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和血浆β-内啡肽(β-E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疾病传变与针灸治疗时间效应规律,及腕踝针结合辨经取点法对血浆神经肽类物质的调整作用. 方法:将60例颈椎病急性发作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传统针刺组,观察2组不同时点的镇痛疗效和治疗前后β-EP、SP含量的变化. 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治疗24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治疗30min、1疗程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治疗30min、24h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P<0.01),治疗1疗程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镇痛疗效在治疗30min、24h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疗程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含量均升高,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01);两组血浆SP含量均降低,腕踝针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镇痛疗效,腕踝针结合辨经取点法即时镇痛效应优于传统针刺法,但其后效应稍差,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β-EP、SP含量变化有关.

颈椎病颈痛 腕踝针 辨经取点法 镇痛疗效 β-内啡肽 P物质

杨孝芳 陈盼碧 王甜

贵阳中医学院针推学院,贵阳,550002 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外治学术会议暨贵州省针灸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贵阳

中文

141-145

201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