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湿论治心律失常

”湿”在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刘真认为目前湿邪阻滞亦为心律失常主要致病原因之一,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湿邪阻滞既是心悸发生的病因,又是病机所见,较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淤血阻滞,使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生心悸,湿邪所致心律失常的特点临床更多表现是:(1)由于湿邪黏腻的特点,多起病缓慢,病史长,病情易反复且缠绵难愈;(2)湿邪滞中与蒙上趋下性,多气机升降失常而至蒙蔽心神诸窍、湿滞中焦脾胃气虚;(3)湿邪易伤阳气,而导致阳气不足,脾肾阳虚;(4)湿邪闭阻阳气,而出现阳郁不达,可见脾阳不运、心阳不宣、肝阳佛郁、肾阳不达等。依据湿邪阻滞致病特点及心律失常繁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刘真临床诊治心律失常,特别是缠绵不愈、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注重从湿论治。治病必求于本。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但不论祛湿还是扶正,湿病的治疗同样以通达阳气作为处方用药的关键。无论外湿、内湿,但因共同的致病因素湿邪具有重浊阻滞的特点,治疗之目的就是阳气在体内的通达。宜开宣上焦,畅通中焦,渗利下焦,佐以活血,使邪有出路。临床上往往三焦并治。分别采取芳香化湿、祛湿泄浊、清化湿热的方法。多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甘露消毒丹、黄连温胆汤等加减化裁。

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从湿论治理论 中药药理

刘真

石家庄市中医院

国内会议

全国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4年年会

江苏南通

中文

138-139

2014-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