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教授拔伸调曲理筋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经验谈
文章介绍了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王老师将该病分为:气血亏虚型,肝肾亏虚型和痰淤痹阻型,也遵循中医学疾病治则的基本理念:急则知其标,缓则治其本。王老师治疗颈性眩晕多采用综合手法:一是松解舒筋法,二是点穴疗法,三是拔筋端提法,四是正骨调曲手法,五是结束手法,采用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拔伸调曲理筋手法能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枕寰及寰枢关节正常位置,是被牵拉或压迫的椎动脉解除或刺激减轻,从而得到舒张,进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恢复脑血供,缓解或解除临床症状。王教授采用卧位拔伸调曲理筋手法,主要通过调节颈椎内外平衡而产生疗效,着重颈椎的整体结构的建立和维护。
颈性眩晕 病理机制 拔伸调曲理筋手法 疗效评价 王宏坤
周子朋 王霞 王龙飞
国内会议
江苏南通
中文
159-161
2014-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