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致九窍不和”理论探析与临床应用
李克绍教授据前人“肠胃不和则九窍不通”之说,提出“胃肠病致九窍不和”理论,为临床辨治头晕、耳鸣、目眩及烦躁、失眠,甚至谵妄、发狂等病证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究了该理论在临床的拓展运用。文章介绍了胃肠病概念,阐述了“九窍”是人身门窍之总括,且胃肠与九窍相关,而胃肠病易致九窍不和,主要病机为气机不利为根本,火热闭窍,生风扰神,痰湿中阻,清阳不展,痰热腑实,蒙塞清窍,肠胃虚弱,诸窍失养。李老篇中列举的四则医案分别治以探吐涌痰、暖脾镇静、理气化痰、祛湿和胃等法,提示治疗此类病证应以调和肠胃,畅利气机为原则。丁元庆教授秉承李老学术思想,临床应用“调和肠胃法”诊治头痛、失眠、眩晕、口僻等病证,疗效确切。
胃肠病 病理机制 中药治疗 疗效评价
丁玉洁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江苏南通
中文
164-166
2014-09-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