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汗法探微

汗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重要的驱邪手段.汗法源于《黄帝内经》,藉《伤寒论》始成临证之要法,后经寒温之争,于温病学一派拓其应用,详备细则,既使汗法成为八法之首,但如何应用汗法,尤其是辛温峻汗,成为中医临证的疑难所在.探源析流,从经典入手,探析汗法机制与临床应用事项,以裨益临证.指出《内经》提出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阳加于阴谓之汗”,确立了汗法的基本原则与组方思路。《伤寒论》创辛温发汗法,以太阳、太阴、少阴示肺脾肾在汗法中的重要地位,以风寒、风热、夹湿为发汗解表之主治,以桂枝汤、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示辛温发汗之轻中重,以麻桂合剂三方示外感风寒兼夹、寒热并见证治,以麻黄汤组方示“开玄府,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的汗法机制。结合《温病条辨》等温病学名著,总结了发汗之度有轻中重之分;汗出之量为“遍身似有汗者”;中病之征为“热退脉静身凉烦止”;并分析了药物煎法,辛温发汗多汤剂武火急煎,辛凉解表宜散剂轻煮,需频频服用至汗出邪祛为止;汗后调护重在避风寒、慎饮食;并总结了汗法禁忌与误汗救治等,以裨益临床。

汗法机制 中医辩证 临床应用

杨学 孔祥亮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国内会议

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87-93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