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影响

清末民初,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为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沈心工等音乐人创作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军歌”,这使得学堂乐歌(音乐)与学堂操法(体育)有了交集.通过对学堂乐歌与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寻找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乐歌与学校体育的联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提出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学堂乐歌之所以能为近代国人所接受,是和当时救国的呐喊以及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新的思想内容息息相关。近代学堂乐歌对提倡尚武,实行军国民教育的学校体育起到了辅助和强化作用。因此,无论是“尚武救国”还是后来的“强种强国”,都是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其根本之目的是一致的,即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自治,促使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以及提高国民体质上发挥了作用。

中小学校 体育教育 学堂乐歌 社会效果 清末民初时期

彭杰

扬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国内会议

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514-520

2014-07-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