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8例2003-2009年急性砷化氢中毒住院病例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肝脏B超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肝脏损害特点. 结果:患者ALT、AST、TB、IB四项肝功能指标均在中毒第一天即开始升高,其中ALT至第5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至2周左右基本正常;AST、TB、IB到达高峰时间约在中毒第3天,较ALT早,而恢复时间与ALT基本一致;急性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存在相当比例的肝功能或肝脏B超异常,重度中毒患者肝功能异常率(除IB外)较轻度中毒患者明显升高,ALT、B超等异常率甚至超过90%; 轻度砷化氢中毒患者中有3例符合轻度中毒性肝病(占23.1%),1例符合中度中毒性肝病(占7.7%),重度中毒患者中有8例符合重度中毒性肝病(占53.3%),符合轻度和中度中毒性肝病的分别为2例(占13.3%)和4例(占26.7%). 结论:急性砷化氢中毒早期即可出现肝脏损害,即使是轻度中毒患者也有较高的肝脏损害比例,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基本一致,一般预后较好.
急性砷化氢中毒 肝脏损害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王洁 张雪涛 李思惠 孙德兴 胡英华 赖燕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200041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南长沙410021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2-54
2014-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