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4年2月上海地区一次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

2014年2月19日~22日,上海出现了一次连续PM2.5污染过程,其中20日达到了中度污染.本文利用PM2.5小时监测资料、气象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形成机理,发现①此次污染过程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20日的污染主要是冷空气刚过境,近地面扩散条件较差同时叠加了上游的污染输送造成;21日本市处于弱高压中心附近,静稳天气是造成的污染物浓度的上升的主要原因.②垂直方向上,风切变和悬浮逆温层对污染物的向上扩散有抑制作用;同时中低空较大的西北风配合前期上游的颗粒物浓度高值区对本地的颗粒物上升有一定的贡献.③.从气象要素和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来看,西向风有利于颗粒物浓度上升,东向风则相反.同时风速和颗粒物浓度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静风和微风时段对应了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的阶段.④高颗粒物浓度和大的相对湿度均可造成近地面低能见度天气.当二者作用相叠加时能见度降到最低;当颗粒物浓度相当而相对湿度差异较大时,大气水平能见度也有较大的差异.

空气污染过程 细小颗粒物 气象因子 大气能见度

甄新蓉 马井会

上海市城市环境气象中心 上海200135;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135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