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持续雾霾天气过程的季节性差异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污染物浓度小时资料,从环流背景、边界层要素、污染物浓度、形成及维持机制等方面对2013年徐州市几次持续性的雾霾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持续雾霾天气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持续雾霾出现时,秋冬季中高层一般为西到西北气流,有冷平流,低层暖脊,地面为高压后部或鞍型场:春夏季有所不同,在中高层吹西南风、低层高压后部偏南气流、地面风场不是很弱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持续性雾霾.秋冬季夜间风速接近静风,白天风速略增,风向以偏北风和偏东风居多;春夏季风向风速相对稳定,风速维持2-3m/s,风向多为东到东南风.过程期间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浓度变化与AQ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雾霾最严重的时段,细颗粒物浓度也处于峰值.秋冬季出现雾霾时段的温度层结稳定,具有明显的贴低层逆温结构,逆温层顶较低,春季逆温层顶要略高于秋冬季,而夏季出现雾霾时的层结可以是不稳定的,低层也不具备明显的逆温特征.垂直上升运动与边界层的浅层抬升和低层暖平流的输入相联系,二者会导致温度层结发生变化,对应雾霾天气的出现及向上发展;下沉运动导致的增温有利于底层形成相对稳定层结从而有利于雾霾的维持;雾霾最重的时段,上层的下沉运动也明显加强:在几次过程尾声,整层大都对应一致的上升运动,往往预示着雾霾的减弱或消散.
持续雾霾天气 分布规律 季节特征 气象条件
吕翔 刘端阳 贾红 段培法 孙磊
徐州市气象局,徐州,221002 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0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