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闪电特征分析及固氮效果研究
采用辽宁省11部ADTD型闪电监测定位系统2007-2011年探测的云地闪电监测资料,对辽宁省区域内发生闪电频数、极性以及峰值电流强度、空间密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白天太阳辐射和夜间云顶辐射降温影响,每年5-8月的4-5时与13-23对辽宁地区闪电发生频次明显高于其它时段;2.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及其引发的热力效应影响,辽宁西北部以及辽东半岛中部地区为闪电发生高密度区域,高值中心闪电密度达15.8次/a;3.所有监测到的闪电中正负闪比为1∶13.7,87.3%的闪电电流绝对幅值小于45kA,90.2%闪电波头陡度集中在1~20 kA/μs之间;4.辽宁地区年均闪电产生NOx总量为2.235×108g,高值中心产生N0x总量为1.6g×105 g,闪电产生N0x空间分布与闪电密度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闪电天气 热力效应 空间分布 固氮效果
唐亚平 韩方强 宋国云 李忠娴 李岚 谭世君
辽宁省气象局,辽宁沈阳110000 旅顺市气象局,辽宁旅顺116041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16 辽宁省防雷技术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16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1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7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