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东省2010年5月三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基于MICAPS降水资料和NCEP/NCAR1°×1°格点分析资料,本文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10年5月1-15日广东省大范围降水天气(重点是其中的三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计算,分别讨论了湿位涡与这三次暴雨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的发展与湿位涡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1)对流层低层850hPa上MPV1负值区的移动,反映了强对流过程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过程,强降水区通常发生在对流层低层MPV1正值区东北和东南侧的零线附近;(2)MPV2的发展预示着斜压涡度的发展,当低层MPv2正值增大时对应降水将增加,反之降水则减弱或停止;(3)当对流层低层MPV1<0并且MPV2>0时,暴雨较容易发生.

暴雨 湿位涡 天气过程 特征诊断

陶丽 李国平 郭洁

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和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8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