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副高边缘不同类型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变分多普勒雷达分析系统(vDRAS)资料及风廓线等新型观测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22日、25日-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降水成因来看,”7·21”过程影响天津时属于”低槽冷锋降水”,动力作用较好;而”7·25”过程属于槽前暖区降水,具有较好的热力不稳定条件.2)台风”韦森特”顶部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这两次华北暴雨的水汽通道,但两支气流交汇的位置在两次过程中不同.3)从两次过程的中尺度触发机制来看,”7·21”过程主要是槽线系统后测的冷空气触发,而”7·25”过程主要是中低层南风风速辐合导致;从维持机制来看,都与雷暴高压的出流与偏南气流辐合有关;从对流系统的移动来看,”7·21”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是在大尺度系统强迫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而”7·25”过程则是在西南气流引导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特大暴雨 天气过程 多尺度分析 副高边缘

张楠 何群英 刘一玮 余文韬 王庆元 胡玲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