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为了探讨湿位涡场特征与华北2005年8月16-17日的暴雨的关系,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集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对这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综合反映暴雨区大气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发展;这次降水过程湿位涡MPV的正负中心数值大小基本守恒,降水中心附近MPV1数值增大、MPV2数值减小,导致垂直涡度增长,出现对流不稳定现象.这次暴雨过程前对流层低层存在湿位涡场MPV1<0及MPV2>0,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增强;暴雨区位于对流层低层MPV1、MPV2过渡带的等值线密集带内.
暴雨过程 诊断分析 湿位涡场特征 对流层
李静楠 潘晓滨 臧增亮 闵升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南京,211101 中国人民解放军95968部队,北京,10019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8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