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预报降水性质的影响

采用WRF3.3.1模式中的MYJ、ACM2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2012年5-7月对比试验,重点关注中国中东部地区不同方案对模式预报的总降水、隐式降水、显式降水的影响.与高分辨率降水实况相比,在关注区域,MYJ方案预报的模式总降水比实况多出61.4%,而ACM2多了28.0%.MYJ方案预报的隐式降水、显式降水分别是ACM2的2.35倍、0.73倍.进一步,通过对不同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分类统计显示:与ACM2方案相比,MYJ对降水次数的过度预报是造成其对总降水严重高估的最重要原因.具体地,MYJ方案预报的隐式降水次数比ACM2多28.8%、平均持续时间长0.67h,平均强度大0.47nmh-1;而其预报的显式降水除降水次数比ACM2稍多外,其他特征与隐式降水相反.最后,从对流触发角度阐述了MYJ方案下降水频发的可能原因,并对不同边界层方案下降水性质的差异给出解释.

天气预报 降水性质 边界层 参数化方案

许建玉 刘羽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205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2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