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南省一次致灾强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分析产品和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1日凌晨发生在河南省西部、北部的一次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是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产生的,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出现在强对流发生后,可能与强对流天气产生时间较晚有关: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产生的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在地面等温线和等露点线的密集区内;云图亮温的低值中心对应地面的强雨区;1日凌晨,对流回波东移加强,先后形成的两条弓形回波,均存在明显的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的悬垂回波结构,大风发生在弓形带状回波后侧;对流回波带低层有很强的西南风急流,使得强对流回波形成弓形带状回波;强回波带的前沿速度场上,有中尺度辐合线、辐合区、逆风区存在,它们的出现和维持是产生局地强降水的一个有用指标,中尺度系统的存在是强对流风暴产生、维持、发展的必要条件:较大垂直液态含水量的维持为产生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垂直液态含水量的增减,预示着地面强天气的开始和减弱。

强对流天气过程 中尺度分析 触发机制 预报指标

王金兰 陈红霞 段中夏

新乡市气象局,河南 新乡,453003 洛阳市气象局,河南 洛阳,471000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