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梅雨期经大别山两侧暴雨中尺度低涡对比研究

统计分析2007-2011年梅雨期间引发江淮流域暴雨的低涡过程,结果显示低涡暴雨占41%,且绝大多数为浅薄低涡(700hPa以下),此类低涡易受大别山(1500m高)地形影响.分析两例在地形和高空引导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经大别山南北两端的浅薄低涡,低涡遇大别山,绕行与爬坡同时存在,并显示北部低涡增强大于南侧,进而影响到低涡暴雨形成沿淮河流域和沿长江流域的两种雨带.环境高低空急流的风切变配置状态不仅有利于浅薄低涡的气旋式增强,并且指示低涡东移路径与低涡位置,而势力较弱的低空急流,受大别山南部地形影响也表现出有绕行和减弱的阶段,进而可影响到南北低涡的强度增幅和伴随的暴雨强度在南部弱一些.南北低涡暴雨带的湿位涡特征显示,垂直剖面上湿位涡正斜压分量垂向梯度带的配置,且其强度与对应的降水强度成正比,北路低涡的湿位涡因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大其强度更强.数值试验显示,大别山地形对低涡路径的南北绕行,低涡强度的山前减弱山后加强,以及水汽辐合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山脉南部迎风坡的强辐合抬升,以及山脉北部弧形背风处对气流的拉伸辐合汇聚,成为大别山地形有利于水汽辐合上升,增强低涡暴雨雨量的两个重要部位.由于大别山南段的主体部分范围高大,所以对绕行南部的低涡影响更为显著.

暴雨 中尺度低涡 分布规律 梅雨期

苗春生 刘维鑫 王坚红 吴旻 李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95072部队气象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94995部队气象台,江苏南通226552 宁夏气象台,宁夏银川756000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7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