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前汛期广东暴雨分区动力特征及特大暴雨分析
依据华南地区72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2009-2013年华南前汛期(4-6月)暴雨时空特征,显示暴雨降水量占总降水量34.6%,年暴雨日数170天以上.REOF方法分析获得华南前汛期5个暴雨模态区,其中广东两模态区中心荷载强于其余3个区,降雨更多,雨强更大.合成分析显示:广东北部暴雨区受西风带系统影响为主,暴雨中尺度系统为气旋及变形场锋生.沿海暴雨区受副热带系统控制为主,中尺度系统主要为低空急流,输送气旋式切变和旋转涡度,及低空速度辐合,并提供自海上来的充沛水汽,造成沿海区暴雨远强于北部区.近5a前汛期广东特大暴雨(>200m)14次,均发生在沿海暴雨模态区.两区暴雨机制分别为西风带中尺度低值系统锋生降水,和副热带系统暖区登陆地形作用降水.海温SST方面沿海暴雨区环境较北部暴雨区,具有更大平均水汽潜热量,含更充沛水汽.而感热场反映沿海暴雨区从下垫面吸收更多热能量,更有利于不稳定暴雨过程维持与加强.对2010年6月9日至12日广东沿海上川岛持续性特大暴雨分析显示:东北阻塞高压强盛与副热带高压两伸北进势均力敌配置,水汽通道和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异常强盛,湿位涡湿正压项和湿斜压项均构成有利于垂直涡度增长环境,这些因子维持了特大暴雨过程.
暴雨 分区动力特征 中尺度系统 动态过程
王坚红 徐碧裕 刘刚 徐安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江门市气象局,广东江门529030 江门市气象局,广东江门52903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14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