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4年3月29日宜兴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2014年3月28日-2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比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宜兴正处于此次降水的中心,受到的影响较大.本文利用Micaps资料、风云2E卫星的TBB(Black BodyTemperature)资料、常州多普勒雷达观测和NCEP全球分析场(1°×1°)资料,从降水实况、环流背景、云图雷达特征、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等方面,对2014年3月29日宜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系统性降水结合对流性降水的过程.高空南北槽合并东移,中低层低涡活动,地面气旋控制,这样极易产生暴雨.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耦合产生”抽吸”作用,是暴雨得以长时间维持的重要机制.冷空气的侵入使得中低层系统明显发展,降水强度加大.

暴雨过程 大气环流 卫星云图 物理量场

王璐璐

无锡市气象局,江苏无锡214101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3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