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次暴雨过程卫星云图释用研究

本文利用实况探空资料与风云2C2D卫星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4日、2014年7月12日-13日、16日西太平洋副高与西风带低槽西南急流、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影响共同作用下出现的长江流域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三次过程卫星云图与各种物理要素场的配置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果.三次过程云系均表现为梅雨锋云系特征,500hPa槽线以东云系为连续的不完整云带,靠近冷空气一侧云带边界光滑整齐.从结构上看,锋面云带主要由多层云系组成.整个云系位于高空槽前580线与副高外围588线之间;降水云带由对流云团、稳定性降水云带及混合性降水云带三部分组成,对流云团集中发展在云带靠近副高边缘晴空区一侧,通常位于在584线与588线之间靠近副高一侧;稳定性降水集中高空槽前,即云带后部,580线与584线之间;混合性降水位于两个云系之间,多产生于584线附近.水汽云图中,高空槽槽前的云系边界非常清晰,并且云系后部有宽广的暗影区,为明显的干涌边界,表征槽后干冷空气的侵入.晴空少云区一天中亮温变化在285k-305k-285k之间;稳定性降水(蔽光高层云与雨层云)亮温在230k-255k之间;对流性降水云顶亮温在205k-210k之间.云系的分布与各层的垂直速度场、涡度场、散度场,以及中高层的涡度平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面云带位置与上升运动区、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区、正涡度平流区位置近乎一致.比湿通量、比湿通量散度与假相当位温等温湿参量的分布特征,清楚的解释了锋面云带的移动、发展和分布特征.

暴雨过程 卫星云图 物理量场 红外探测

九江市气象台 九江332000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6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