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覆盖物的分解速率及其硅含量的变化动态
以冬季地表覆盖增温为核心的雷竹雷早产高效栽培技术在我国亚热带地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栽培地区被广泛应用.为探明雷竹覆盖物(稻草和竹叶)的分解速率及在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的动态年变化规律,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采用分解管法进行了覆盖物分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稻草、竹叶的月平均分解速率分别为8.50%和11.89%,在1a 内分别分解了67.54%和79.30%.稻草、竹叶分解过程中,覆盖残余物中的硅含量最大值分别为81.8 g·kg-1 和80.0 g·kg-1.在1 年的分解过程中,竹叶和稻草C 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N 含量则随时间的推延而增加.稻草和竹叶的C/N 比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试验的初期前者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后者.稻草、竹叶的分解残余物中硅含量与铝含量或铁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
雷竹覆盖物 分解速率 硅含量 生态系统
黄张婷 张艳 宋照亮 姜培坤 项婷婷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临安 311300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临安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临安 311300
国内会议
浙江丽水
中文
281-288
201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