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预IGF-IR基因转录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与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或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密切相关、血供丰富的高度恶性实体瘤.HCC手术切除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因其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receptor,IGF-IR)是细胞表面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编码它的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2区6带3亚带(15q26.3),所介导的信号通路与HCC关系密切.近来发现,肝细胞恶性转变和癌变过程中IGF-IR异常活化,过表达的IGF-IR作为肝癌初期确诊的标志及肝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具有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构建靶向IGF-IR短发夹型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干预IGF-IR基因表达后对裸鼠肝癌形成的影响,为临床肝癌基因治疗提供有价值依据. 方法:以人IGF-IR基因序列构建并筛选最有效的IGF-IR-shRNA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至PLC/PRF/5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株,移植瘤裸鼠皮下成瘤.根据体积均值绘制肿瘤生长曲线,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内IGF-IR表达. 结果:IGF-IR在人肝LO2细胞及肝癌PLC/PRF/5,HepG2和Bel-7404细胞呈差异表达,在PLC/PRF/5细胞中表达最高;4对构建IGF-IR-shRNA经筛选以shRNA4干扰效果最佳且具特异性;以特异性shRNA4干预IGF-IR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大于干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干预组肿瘤组织IGF-IR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干预IGF-IR基因转录有效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提示IGF-IR有望成为肝癌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肝细胞肝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基因 转录活性 移植瘤 抑制作用

严晓娣 姚敏 钱琦 姚登福

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226001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

成都

中文

209-212

2014-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