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文综合差错率计算式”说开去
通过对译文综合差错率算法的剖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为了降低译文的差错率,提高译文的质量,必须从公式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入手,即要严格控制各类差错的出现,特别是Ⅰ和Ⅱ类差错的出现。至于难度系数和使用目的系数,不是翻译人员能够控制的,但可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从客观上降低难度系数,为人们赢得更多的翻译时间,进而提高翻译的整体质量。另外,在接受翻译任务时,应尽量争取翻译时间,向委托单位索要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以便参考其中的专业词汇。从国标中可以看出,译文综合差错率算法主要针对的是翻译服务行业,即翻译公司之类的企业。作为科研单位的专职翻译人员,虽没有翻译公司的管理模式,但对翻译质量的要求却更严格,因为译文可能会直接影响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有必要按国标中建议的方法,对译稿作自我评价,旨在督促翻译人员提高翻译水平、增强质量意识,更好地做好科技翻译工作。
科技翻译 译文综合差错率算法 质量控制 评价标准
杨于锋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3-144
2014-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