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例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国人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 方法:收集2001-2010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的PINHL病例273例,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273例中男女比例为2.3:1(189:84),发病年龄2-85岁,中位年龄为46岁,B细胞淋巴瘤组以腹部包块多见,而T细胞淋巴瘤组以穿孔、下腹疼痛及B症状更为常见.病变部位以回盲部最多见(30.4%,83/273).肠镜活检确诊率为90.3%.病理学类型:B细胞淋巴瘤共232例(84.99%),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最多见(48.35%,132/273);T细胞淋巴瘤共41例(15.01%),最多见类型为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5.5%,15/273).245例获得随访资料,B细胞淋巴瘤组预后明显好于T细胞淋巴瘤组(P<0.05),手术对于整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但对于侵袭性淋巴瘤患者,手术可以提高生存率. 结论:国人PINHL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T、B细胞淋巴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肠镜活检是较好的确诊方法.B细胞淋巴瘤组预后明显好于T细胞淋巴瘤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可以从手术中获益.
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肠镜活检 预后因素
张景航 李敏 黄欣 刘翠苓 高子芬
100191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血液病理研究室
国内会议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2014年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
北京
中文
93-103
201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