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目的:综述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取重要信息,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病因、机制、诊断、治疗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缺铁性贫血除表现为血液系统症状,还引起非血液系统症状;主要原因为铁摄入不足、铁丢失以及铁吸收障碍,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以及慢性缺血的人群易患缺铁性贫血;体内铁缺乏历经三个阶段,最终呈现缺铁性贫血;目前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血象以及体内铁参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诊断;铁的补充有三种方式:食物、口服、静脉滴注,其中口服补铁不良反应较多,静脉补铁疗效较为快速. 结论: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且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仍需加强对缺铁性贫血临床方面的研究.
缺铁性贫血 病理机制 诊断标准 临床治疗
董艺宁
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医院药械科,山东济南250032
国内会议
福州
中文
355-359
2013-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