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区水稻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基于江西进贤红壤水稻土上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生物量、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pH值下降,不合理施肥使土壤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和有效养分含量.(2)与对照相比,N处理、K处理降低了水稻籽粒、秸秆和根茬的生物量,而均衡施肥(NPK、2NPK)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OM)使水稻籽粒增产17.1%~92.9%,提高了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及N、P养分对水稻籽粒的产量影响显著,土壤K养分对水稻生物量影响相对较小.(3)水稻对N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籽粒,占总吸N量的61.3%~70.2%,对P的吸收也主要集中在籽粒,比例高达67.8~82.5%,而水稻对K的吸收主要集中在秸秆,比例为64.0~77.1%.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促进了作物各器官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作物产量.

水稻 施肥模式 生物量 养分吸收 红壤地区

颜雄 彭新华 张杨珠 周虎 房焕 余喜初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江西进贤 331717

国内会议

2013年耕地地力培育与农产品安全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1-9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