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呷村VMS型矿床外围有热矿区找矿实践

本文以VMS矿床模型和构造解析的方法理论为指导,以大比例尺地质图修编和构造解析、坑道和钻孔综合修编为手段,在详细解剖典型矿床呷村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基础上,对呷村-有热地区进行详细的地层对比、火山喷发旋回划分、矿化结构和蚀变分带研究等工作,在构造恢复的基础上重建了呷村VMS矿床“上层下筒”模型,指出有热矿区下一步找矿方向应为寻找类似于呷村东矿带的以“黑矿”-重晶石组合为代表的隐伏银铜铅锌块状矿体,并对有热地区19-55线东矿带(含矿层)进行了定位预测。大量实践证明,在现有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沿用老观念、老方法是找不到矿的,只有创新成矿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应用,才能获得找矿突破。

有热矿区 成矿地质 矿产资源 多金属矿床

陈懋弘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

厦门

中文

665-666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