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亚额尔齐斯构造带演化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本文介绍了晚古生代,阿尔泰山系南缘的大地构造经历了3个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阶段,同时伴有不同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早泥盆世,由于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在阿尔泰山系南缘形成了一系列弧后拉张盆地,发育了以拉张为特征的火山-沉积建造,并伴生以火山沉积铅、锌、铜、铁多金属为主的成矿作用。同时,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大量镁铁质岩和花岗岩,分别形成与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矿化和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钼)矿床。至石炭纪,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板块发生碰撞,由于强烈的碰撞挤压作用,在碰撞带附近形成了一系列大型具有左行走滑特征的韧性剪切带和走滑断裂,在额尔齐斯缝合带附近出现了由于挤压和走滑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至此,额尔齐斯构造带的演化进入相对平静阶段。早二叠世,由于塔里木地慢柱的效应,在整个新疆甚至中亚地区西段形成规模巨大的岩墙群,额尔齐斯构造带内代表性岩体为喀拉通克基性岩体,并产有大型铜镍矿床。

矿产资源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动力学

董永观 张传林 姚春彦 高卫华 樊献科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

厦门

中文

83-84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