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两种成矿模式
微细浸染型金矿在黔西南有着广泛的分布,根据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划分出层控式微细浸染型金矿与断控式微细浸染型金矿两种成矿模式。本课题所完成的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高压动态模拟实验表明,在断裂发生的围岩中,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新产生的黏土矿物(伊利石)及含砷黄铁矿有向裂隙流动的现象,而勃土及含砷黄铁矿都是载金矿物,从而很好的解释了断控式金矿的成矿机理。也就是说,断裂构造不仅是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储矿的场所,而且还是驱动矿质活化、运移的动力。尽管黔西南金矿具有不同成矿模式,但其矿石物质成分、共生矿物种类、围岩蚀变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时代等都很相似,因此,可以将它们归入同一成矿体系。
微细浸染型金矿 成矿模式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特征
王甘露 苏杭 郑禄林 李青枫 于圣泉 常泰乐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39-140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