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渡河金矿成矿特征探析
本文介绍了大渡河金矿是喜马拉雅构造期形成的,关于大渡河金矿的成矿构造背景及矿床成因,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金矿的形成与晋宁一澄江期的褶皱回返及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矿床是在古元古代含金混合岩化变质岩系的基础上发生再活化而形成的,其后的构造运动均属成矿后活动,与成矿无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成矿与中新生代造山过程有关。本文获得的研究表明大渡河金矿的形成应该与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有关,矿区内广泛发育的喜马拉雅期基性岩脉群、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深源岩浆特点、控矿构造为多期次的脆。韧性剪切带(15.4-21.2Ma)等显示,喜马拉雅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动力源、矿化沉淀场所,使古老含金变质岩系的金活化富集成矿,还可能从深部带来部分矿源。因此,大渡河金矿实际上属于西南三江新生代铜、金、铅、锌成矿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矿床 成矿作用 构造特征 岩浆活动
许红英 陈兴兵 赵一琛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47-148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