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格咱岛弧斑岩带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介绍了烂泥塘岩体的岩浆源区首先是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流体交代岩石圈地慢,La、Rb、Zr、Ce、Nd、Sm、Eu、Tb、Hf、Ta、U和Th等元素含量低,较亏损的岩石圈地慢被交代为富集轻稀土元素的交代地慢,在上侵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交代作用,导致原始岩浆更为富集Al203.A1203、Na20、K20与Si02含量相关性不明显,表明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影响不明显。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中稀土元素亏损,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大量角闪石的分离结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认为烂泥塘岩体侵入经历了如下过程:晚三叠世早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被动大陆边缘消减于中咱微陆块之下,洋壳向下俯冲,随着俯冲深度的增加,向下俯冲部分的板块发生熔融,形成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熔浆,并在上升的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交代,最终上侵形成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侵位,形成烂泥塘中酸性侵入岩体。由于交代地慢有较高的Cu含量,这也是形成烂泥塘斑岩型矿床的重要原因。
烂泥塘斑岩铜矿床 岩石学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作用
姜文涛 李文昌 刘学龙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云南省地质调查局,云南昆明65005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05-206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