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原位成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修复颌骨缺损的方法是骨移植,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因此需要找出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本文介绍了骨膜原位成骨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阐述了临界缺损长度的定义、形成机制、及研究现状,骨膜原位成骨是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之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初步证明了其简单有效性,但对骨膜原位成骨后新生骨的质量及能否满足种植的需要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动物不同部位的CSDs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对CSDs的形成机制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颌骨损伤 骨膜原位成骨 临界缺损长度 术后并发症
马金玲 潘巨利 陈溯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8-43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