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牙合板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功能位置和对称性的变化及对诊断的影响

目的:研究牙合板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侧髁突功能位置的改变及对诊断的影响. 方法:牙合板治疗28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12-23岁,平均年龄15.4岁),使用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s of Condyle Displacement MCD)测量患者治疗前中后的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位的差异,牙合板治疗结束时重新评估错牙合畸形诊断,比较牙合板治疗前后功能位置差异和左右双侧对称性的改变.数据使用配对检验. 结果:牙合板治疗前骨性Ⅱ类患者同时满足在X轴、Y轴差异小于2mm,在Z轴差异小于0.5mm的,共7人占25.0%.牙合板治疗前后骨性Ⅱ类患者CR与CO位的双侧髁突功能位置变化的对称性改变在垂直方向上有统计学性差异(P=0.011).牙合板治疗后患者中有2人(7.1%)骨性诊断改变,有6人(21.4%)的安氏诊断改变. 结论:牙合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大部分的CO-CR差异不协调;牙合板治疗可以使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CO-CR位置差异趋于协调,对称性得到改善,尤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对称性改善更为显著.必要的牙合板治疗可以提高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诊断的准确性.

骨性Ⅱ类错牙 牙齿畸形 牙合板治疗 髁突功能位置 对称性 病理诊断

李莹 车晓霞 祁森荣 孙君 魏思龙

国内会议

北京口腔医学论坛暨2014北京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19-125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