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滑桩岩拱效应与合理桩间距分析

在理清不同桩间岩体破坏形式的基础上,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岩拱效应和合理桩间距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软质岩体拱效应的形成及演化机理,基于拱轴内力、破坏方式及位置对比分析了岩拱与土拱特性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悬链线拱轴方程,利用两铰拱原理对岩拱进行了内力计算分析.利用岩体跨中极限平衡条件,建立了拱轴系数m关于桩间距l及拱高f的表达式.同时,利用MATLAB软件对抗滑桩桩合理桩间距进行了探讨.从工程实际中岩拱效应充分发挥及安全经济角度考虑,给出了合理桩间距的选择方案.

基坑工程 滑坡治理 抗滑桩 岩拱效应 合理桩间距

张骞 李术才 张乾青 李利平 徐飞 杨尚阳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61;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基坑工程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80-185

2014-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