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杨树同源重组产生的异源双链DNA研究

针对杨树同源重组是否形成异源双链DNA等问题,以‘哲引3号杨”Populuspseudo-simoniixP.nigra`Zheyin3#’为母本,‘北京杨’P.Xbeijingensis)为父本,共建立了一个94株的青杨杂种三倍体群体。采用Chr01至Chr08上的106对SSR多态性引物对在94株三倍体中母本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过程中形成的异源双链DN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SSR位点上异源双链DNA的形成频率不同,介于5.3%至76.6%之间;其频率与SSR位点所处的染色体位置有关,其中染色体两端的SSR位点较中部位点更易发生重组,或染色体两端同源重组发生几率不同,某一端的SSR位点更易发生重组而产生异源双链DNA;而从SSR位点所处的基因环境来看,基因环境越密集的位点越容易发生重组而最终形成异源双链DNAo此外,对94株三倍体中来源于雌配子的前8个染色体通过同源重组形成异源双链DNA的分析看,89.89%的染色体至少经历了1-3次重组事件,5.72%的染色体至少经历了4-6次重组事件,另有4.39%的染色体上未检测到重组事件。未检测到重组事件可能与SSR引物的覆盖密度不足有关。有关研究首次直接证明了被子植物同源重组同样产生异源双链DNA,同时为杨树等被子植物同源重组机制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检测途径,必将有力地推动高等植物同源重组以及遗传进化研究进展。

杨树 同源重组 异源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遗传多样性

董春波 索玉静 石乐 王君 张平冬 康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00083

国内会议

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七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大会

长沙

中文

450-450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