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公众效应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发生最初都表现为由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引发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决定着中国社会的稳定程度和持久性,在国内绝大多数人口的收入水平仍然很低,因而对于粮食引起的价格上涨缺少足够的承受能力,再加之有效农业土地的稀有和供给的不断减少,而人口总量却不断膨胀的状态使得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发生不可避免.而公众愈演愈烈的预期会使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的通货膨胀,这时需求、成本以及结构这三种因素将同时起作用.这将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对于占绝对比例的低收入群体来讲买了通货膨胀的大单,其结果完全出乎正常的预期.
人民币 结构性通货膨胀 公众效应 政府干预
李中山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273-275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