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代陶乐器的启示--谈当代陶艺的”器”、”艺”、”道”之间关系

人们欣赏古代陶乐器时,在认识层次上会有这样的感受:首先看到一个“器”,是因为它的做工精到,完整、细腻;其次看到它是一件“艺”,构形生动,装饰华美,稳重大度;再是经品味看到了“道”,在庞大的宗教场面中,在愉快的精神释放中,在载歌载舞的庆丰气氛中,这件陶乐器的气韵、境界、传神,灵音妙韵等等,会有一种肃穆和敬畏,一种思索和感悟,一种心的净化和灵魂的升扬…… 古代陶乐器启发了人们,当代的陶艺作品是否该有这样的“真身“?当代的陶艺创作是否该有这样的“心”境和“艺”境?笔者作为一个陶艺探索者,或者说是个十几年的陶乐艺术“探求”者,认为中国当代陶艺应该有一个回归,这就是对陶艺作品中“器”-“艺”-“道”各层面的理解。 从陶艺创作范畴而言,仅靠基本技巧,只能成“器”;靠心智和理念情感,或可得“艺”,而靠悟道所为,才能成“大艺”亦称之为“道”。 用现今社会鲜活的语言,以对陶艺创作投入的心血、精力的程度,来描述陶艺作品层次,就是“炒”出来的陶艺属“器”,“炖”出来的陶艺为“艺”,“熬”出来的(煲出来)的陶艺为“道”。 陶艺需要创新,创新是艰苦努力的结果。而将陶艺创作上升至“道”的层次,那么必定会出现既涵括中华民族文化蕴涵,又有时代文明精髓的作品。人们总是谈创作出新,总是谈设计出新,为什么总难于出新呢?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功利色彩过浓,避难就易等客观主观原因纠缠一起,对人的精神世界是巨大的影响和伤害。只有潜心创作,甘于寂寞,穷思悟道,才是出作品,出大艺的基础和保证。 如果中国的陶艺界能大兴“悟道”之风,陶艺出新、出精、出神,将是令人相信的前景。

陶艺创作 古代陶乐器 哲学思想 社会心态

张驷

大连国际陶艺文化交流中心

国内会议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

广东佛山

中文

67-70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