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5-6月东北冷涡“持续活动”及强度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1960-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客观检索了5-6月东北冷涡活动过程.结合冷涡活动过程特征及其与东北区域同期降水的关系,给出了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并从冷涡过程自身特征入手,定义了能够反映冷涡”持续活动”特征的东北冷涡强度指数,该指数较好的刻画了500hPa高度层上冷涡识别区的要素场特征,并且能够较好的反映冷涡的不同特征指标,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其有较好的表征意义.通过冷涡强弱指数年合成环流分析得出在东北冷涡识别区内呈现出东北冷涡系统的两类不同特征:一类表现为系统较为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体表现在自对流层高层(200hPa)至低层(1000hPa)为一致的低值系统,并具有很好的大气斜压性,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配有温度槽,在中高层,西风带出现明显的分流和汇合,分汇流之间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特征.另一类表现为系统较为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在对流层中高层(200hPa、500hPa)西风气流较为平直,不存在阻塞形势,仅在高层为一弱冷中心,中低层(850hPa、1000hPa)受弱低压控制,并配以暖脊结构。

冷涡 持续活动过程 强度特征 东北地区

刘刚 秦玉琳 曹玲 叶天舒 封国林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吉林省气象台,长春 130062 吉林省气象台,长春 130062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长春 13006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3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