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锡林浩特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暴个例分析

本文利用在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野外观测场GRIMM 180颗粒物监测仪采集的2008年大气颗粒物PM10、PM2.5、PM1.0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资料,分析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针对2008年3月14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式进行输送路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大气颗粒物PM10、PM2.5、PM1.0质量浓度逐月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主、次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10月.PM10质量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PM2.5的季节变化特征与PM10相似;PM1.0质量浓度随季节的变化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说明春季沙尘天气对PM10影响最大,对PM1.0影响最小.31个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数浓度的逐月变化特征基本一致,随着粒径尺度增大,颗粒物的数浓度减小,锡林浩特颗粒物数浓度主要集中在积聚模态.2008年3月14日发生在锡林浩特的沙尘暴天气主要受蒙古气旋的影响,由后向轨迹模式解析可知此次沙尘暴中颗粒物尤其是粗粒子主要来源于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尘,并由西南气流输送至锡林浩特。

大气颗粒物 浓度监测 污染特征 沙尘暴 锡林浩特

祁晓婷 姜海梅 王英舜 武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210044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锡林浩特,026000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11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