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Logistic模型的长江中下游一季稻高温热害减产特征及预估分析

以长江中下游一季稻种植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象资料及相应一季稻生育期和产量资料,开展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一季稻生育期高温热害特征分析及其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预估未来高温减产趋势.结果表明: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长江中下游一季稻种植区高温天气最集中时段,高温出现频率超过20%;≥3d的持续性高温事件、危害热积温以及高温热害指数均呈南多(高)北少(低)分布,其中高温热害指数高值中心位于江西中东部及浙江中部.近54年长江中下游区域平均高温热害强度呈增强趋势,特别是浙江北部、湖南及江西部分地区增强趋势超过0.06/l0a.然而一季稻高温减产程度北部重于南部,同时江北地区也是高温热害减产高响应区,故选取江北为典型区,构建了一季稻高温减产评估模型.模式预估表明:到2040年长江中下游高温热害将持续加重,一季稻高温热害减产率也趋于严重.相关结果可为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提供参考.

高温热害 稻种植区 减产特征 回归模型 预估分析

王胜 田红 宋艳玲 吴蓉

安徽省气候中心,合肥 230031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1-7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