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次致灾台风暴雨过程形成机理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及FY2C卫星云图产品资料(OLR、TBB等),对2005年05号台风海棠造成的河南连续三日的致灾性强暴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1)本次强降水过程是台风倒槽、台风辐合线及其与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东南风急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干冷空气的侵入,使已经减弱的降水再次加强成为暴雨甚至大暴雨,冷高压的东移使得辐合线的东退造成了第三个暴雨日,也是最容易预报失误的暴雨;(2)高空图上,强降水中心落区基本上是在中高层辐合线的右侧和低层辐合线的两侧所重叠的扇形区域内;从TBB看,对流最旺盛的区域发生在陡变的云顶亮温梯度处,这一区域也是降水强度最大处.(3)TBB与逐时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云顶亮温愈低,降水强度愈大;(4) OLR日平均场中的带状低值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主要雨带位于0LR低值区左侧,和低值中心并不对应,OLR高值区对应着主雨带边缘的少雨区或无雨区,因此利用OLR场可以分析雨带的位置.
致灾台风暴雨天气 过程分析 云顶亮温 气象观测资料
梁钰 吴蓁 赵培娟 郑世林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 45000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
2014-1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