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
利用1961-2009年铜仁地区10个县站逐日降水量资料、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 2.5 °× 2.5°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2009年7月10日~9月9日高温干旱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偏西和南亚高压中心偏西、东伸偏强,是这次铜仁地区高温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2)副热带高压在30°N附近维持,冷空气活动偏北,导致铜仁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3)南海夏季风偏强,水汽输送偏弱,南北风辐合偏北偏西,导致了铜仁地区夏季降水偏少.(4)在干旱发生期间,铜仁地区异常的下沉运动引起局地气温上升,降水较少.(5)O1LR场在孟加拉湾、南海南部、东海及日本海一带夏季水汽输送区以及贵州周围、青藏高原东部、湖南及江西一带表现为明显的正距平控制,对流活动偏弱.
高温干旱环境 气候特征 诊断分析
杨群 晏理华 周长志 牛广山
铜仁地区气象台,贵州铜仁 554300 焦作市气象局,河南焦作454000
国内会议
江苏宜兴
中文
1018-1026
2014-09-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