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凌河流域径流演变驱动因素研究

基于1960~2011年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两个水文站年均径流量数据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大凌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的趋势性和突变性,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确定径流变化的基准期和人类活动影响期,并利用降水-径流相关模型法估算了大凌河流域径流演变的降水和人类活动因素.结果表明:(1)大凌河流域70、90年代降水量达到60年代的93.8~109.1%,80年代和2000年代为60年代的80~90%;降水量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和突变特征.(2)年均径流量变差系数为0.483~0.536,为降水量的2倍;大城子、大城子-凌海、凌海径流量均在1980、2000年出现显著的突变性减少,对1960~2011年的年均径流量进行线性回归表明,年均径流减少量为0.29~1.03m3/s; 70、90年代各区间径流量为60年代的72.6~78.7%,80、2000年代则为60年代的16.7~36.7%.(3)大城子以上区间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减少作用在下降,由80年代的68.4%下降到2000年代的44.3%,同期人类活动的作用由1.6%增加到55.7%;大城子-凌海、凌海降水因素对径流的减小作用由80年代的50%以上减小到2000年代的31.9~34.5%,同期人类活动因素作用由不足50%增加到65~68%.

水文观测 河流年均径流量 演变驱动因素 降水量 人类活动

刘和平 王秀颖 梁凤国

辽宁省水文局 辽宁沈阳110003 辽宁省水文局 辽宁沈阳11000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国内会议

辽宁省水利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17-26

201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