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999-2008年中国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乳腺癌术后放疗的变化,为改进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纳入国内不同地理区域的7家医院在1999-2008年收治的乳腺癌病人.每年随机选出一个月代表每家医院的这一年,对选定月份的所有住院乳腺癌病例进行分析.随机入选病例占7家医院10年间收治乳腺癌的9.3% (4211/45200).本研究分析根治术后和保乳术后放疗的使用情况,放疗部位的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2310例病人接受全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术).根据分期把病人分为三组:高危组(T3-4和/或腋窝阳性淋巴结≥4个)643例(27.8%),中危组(肿瘤≤5cm伴有1-3个腋窝阳性淋巴结)557例(24.1%),低危组(肿瘤≤5cm同时腋窝淋巴结阴性)1110例(48.1%).高、中和低危组分别有48.8%、15.6%和5.7%接受术后放疗.1999至2008年,高、中危组病人的放疗使用率显著增高(p=0.04,p=0.03),高危组从1999年的37.9%增加到2008年的46.5%.低危组病人的放疗使用率无显著变化(p=0.75).不同医院之间,高、中危组病人的放疗使用率有显著差别(p<0.01).腋窝淋巴结阳性个数少(<4个)、未接受化疗和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与高危组病人放疗使用率低显著相关(p<0.01,p<0.01,p=0.04).661例根治术后放疗病人中,分别有596 (90.2%)、606 (91.5%)、196 (29.6%)和297例(44.9%)接受了胸壁、锁骨上下、腋窝和内乳区放疗.1999至2008年,胸壁放疗的使用率显著增加(p<0.001),从1999年的67.3%增加到2003年的98.4%,2003至2008年一直相对稳定.腋窝和内乳放疗的使用率显著下降(p=0.027和p<0.001).内乳放疗的使用率从1999年的81.8%下降到2008年的25.3%.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使用率在不同年代无明显差别(p=0.597),在83.7%和96.5%.不同医院之间,胸壁、锁骨上下、腋窝和内乳放疗的使用率有显著差别(p=0.008、p<0.001、p<0.001和p<0.001).230病人保乳手术病人,165例(71.7%)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的使用率随不同治疗年代的变化不明显(p=0.21),不同医院之间有显著差别(p<0.01).全乳腺放疗后,134例(81.2%)病人瘤床补量.除外导管内癌,152例放疗病人中,48例(31.6%)照射同侧锁骨上下区,12例(7.9%)照射同侧腋窝,8例(5.3%)照射同侧内乳. 结论:国内乳腺癌根治术后有放疗指征病人的放疗使用率偏低.胸壁和锁骨上下区是根治术后放疗的主要照射部位,腋窝和内乳放疗的使用率在显著下降.不同的医院之间,腋窝和内乳放疗的使用率有显著差别.国内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使用率需要提高,保乳术后放疗范围的选择相对规范.

乳腺癌 放射治疗 临床流行病学 统计学分析

王淑莲 李卉 李佳圆 何建军 乔友林 李晔雄 宋清坤 李静 范金虎 张斌 杨红健 谢小明 唐中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四川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室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室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国内会议

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

北京

中文

36-37

2014-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