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稳定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合适染毒剂量,建立可靠、稳定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方法:第一阶段,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0、15、18、20、25mg/kg的百草枯,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建立模型的合适染毒剂量;第二阶段,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染毒组(18g/kg PQ),两组分别于3、7、14、28天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肺组织的脏器系数和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第一阶段实验中,18mg/kg组染毒后28天行为、体重的变化规律以及28天肺组织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均符合百草枯中毒的特征,症状明显,而且在观察期内未出现死亡,故以18mg/kg的剂量作为建立模型的合适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18mgkg百草枯,肺组织病理切片HE和Masson染色均出现从炎症到纤维化改变的演变过程.染毒组肺脏器系数均高于同期对照组,除14天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选择合适的百草枯腹腔注射剂量,可以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纤维化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稳定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
百草枯中毒 染毒剂量 肺纤维化 脏器系数 羟脯氨酸 组织病理学
苏艺伟 朱伟 韦拔雄 李峰 李艳华 高原 刘移民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系 广东 广州 510080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医学重点科职业健康监护科、广州市职业环境与健康效应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20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440
国内会议
广东清远
中文
307-315
2014-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