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丙烷吸入对大鼠肝和血液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染毒1-溴丙烷(1-BP)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特点. 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 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1250、2 500、5 000mg/m3的1-BP连续动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8h,每周5d,共4周.染毒期间称取大鼠体质量,染毒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每组随机取9只大鼠分离脏器检测脏器系数,检测血清生化和血常规;每组另3只大鼠进行脏器和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Trne1法进行肝细胞凋亡检测. 结果:染毒处理和染毒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7.912,P<0.01):中剂量组大鼠第1、3、4周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体质量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第1周体质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第2~4周体质量均低于其余3组(P<0.01),染毒期间该组大鼠体质量无增加.对照组和低、中和高剂量组4组大鼠肝脏器系数分别为(3.015±0.160)%、(3.396±0.395)%、(3.860±0.663)%和(4.360±0.174)%;肝脏器系数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4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为(41.73±2.83)、(49.09±2.51),(58.71±2.21)和(72.45±9.28)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分别为(166.64±9.94)、(193.55±9.51)、(219.70±4.01)和(259.27±18.49) U/L;ALT和AST活力均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4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分别为(7.18±0.82)×1012/L、(7.25±0.17)×1012/L、(7.19±0.18)×1012/L和(6.63±0.36)×1012/L,血红蛋白(Hb)分别为(7.18±0.82)、(7.25±0.17)、(7.19±0.18)和(6.63±0.36)g/L;高剂量组RBC和Hb均低于其余3个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3个剂量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以高剂量组的细胞水肿程度最严重,同时,高剂量组大鼠脾脏的髓质吞噬细胞内可见较多含铁血黄素颗粒.肝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的肝组织表层可见较多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其余3组大鼠肝组织均可见较多Tunel阴性的非凋亡细胞. 结论:吸入染毒1-BP对大鼠具有肝和血液毒性.肝脏是1-BP重要的毒效应靶器官,1-肝脏的毒性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1-溴丙烷 职业接触 肝毒性 血液毒性 剂量-效应关系
李宏玲 宋向荣 蒋柳权 赵娜 王海兰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0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业病防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国内会议
广东清远
中文
323-330
2014-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