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 方法: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将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87例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连续人组,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重新进行诊断,其中306例更改诊断为双相障碍,再将其分为自杀未遂组(81例)和非自杀未遂组(22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非自杀未遂组相比,自杀未遂组既往发作次数更多”(3.95±4.55)次比(2.69±3.03)次,P=0.0229”,发作更频繁(30.9%比12.0%,P=0.000),更常伴有不典型特征(39.5%比25.3%,P=0.016)、精神病性症状(44.4%比28.0%,P=0.007)、自杀观念(90.1%比58.2%,P=0.000)及季节性(30.9%比18.2%,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作频繁(OR=2.44)、伴有自杀观念(OR=5.68)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相关(均P<0.05). 结论:发作频繁及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

双相障碍患者 自杀未遂 危险因素 社会人口学

陈林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王君 郑启文 项玉涛 陈大方 杨甫德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北京回龙观医院抑郁症病房 深圳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杭州第七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一科 湖南湘雅二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中国香港大学精神医学系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情感障碍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108-109

2014-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