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资源再生料工程应用之推广策略及技术概要
混凝土结构之设计年限至少50年,且质量与结构安全息息相关,故对于材料之选择与管控须特别谨慎。但由于混凝土用量大,用途广泛,各地皆有需求,而成为各式资源再生料最想去化途径,如炼钢炉碴、焚化底渣等可用于骨材粒料;水淬高炉石粉、燃煤飞灰等可用于卜作岚材料。但多数资源再生材料添加入混凝土后有膨胀、强度不足及耐久性疑虑,故无法取代材料用于结构混凝土。近年在整体大环境的环保意识抬头的趋势下资源材料的使用却有其必要性,并无法因质量管理不易而单方面的禁止。因此,因应资源再生材料的使用,以学术单位立场而言,应透过对于资源再生料混凝土技术的长期研究,以建立足够可靠的观察结果,方能作为混凝土之材料使用;对政府机关而言,应修订相关规范及标准,并建立资源再生料采购、供货商等相关配套措施,其推动以政策主导为出发点,并纳入严谨管理机制,由公共工程带头的采用;对业界而言,应加速建立正确的资源再生料使用概念及合适的管控措施,包括机具设备之改善,并提升品管人力及专业度。
建筑混凝土 再生材料 资源再利用 技术体系
张俊鸿 涂哲维 徐敏晃 黄丽松
财团法人台湾营建研究院
国内会议
江西井冈山
中文
292-297
2014-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